顯示具有 低調紀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低調紀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5月4日

異鄉人

搭比媽跟維哥的便車下山,
今天在思源啞口,剛好司馬庫族人為了盜伐巨木的事情,
來到南山部落和解,
老實說,我沒有太大的感動或情緒上的起伏,
不知道是讀了太多存在主義的書的影響,
總是習慣抽離、脫離擁擠人群,
默默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若要說個什麼所以然來,
也許我可以自負的認為,
這本來就是兩部落的事情,
除了記者做影像紀錄之外,
關其他人什麼事啊?

那麼好湊熱鬧喔?

索性走到一旁看志雄哥哥殺豬,
跟玉玲嫂嫂聊天,
說再多也無法讓事情更好了!

兩部落的和解儀式,已經名留歷史了。

我們泰雅孩子們,就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吧!


回到台北,更感覺自己像個異鄉人,
上帝已經預備好的不會錯,
相信自己的直覺,憑良心做事,祖先啊會保佑的!
後來才知道我的上上上上一代是頭目啊!
這個後來再慢慢瞭解吧~

回到住處的小studio,倒頭就睡,
醒了出門看看補助款下來沒?

人生第一次看到那麼多錢在自己的戶頭裡,
蠻新鮮的,但也倍感壓力...


接著要安排工作人員上山拍攝行程、日期、經費紀錄、
器材購買...等等,

也藉此逼自己要開始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未來除了邊拍邊找錢之外,
還要邊拍邊寫日記,
主啊,我的祖先,若這一切都是被祝福的,
願這一切的發生,都請帶領我,走向這一條心裡清清楚楚的那條隱形之路。






2012年4月29日

低調紀錄 Day 2

連日的大雨,總算今天一早陽光灑進屋內,
趁機會享受短暫的溫暖。

接著我徑自步行到James家,剛好拉娃阿姨在家,
算算差不多八點半就要帶屬路一起到果園裡面幫忙James,
在等攝影師的時候,看到屬路發動轎車,
喔~原來國中就已經會開車了,
其實對我來說,真實紀錄沒什麼不好,
只怕在螢幕上反而會有負面印象,
「還沒有滿十八歲,開車是違法的耶!」等等諸如此類評語,

基本上,Why not? 為什麼不能呈現?
但基於對屬路好,也尊重他們,
其實這部份是小事情,我則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

James的果園離部落非常近,
騎摩托車約五分鐘就到,爬上雨後的斜坡,
泥濘沾滿我的布鞋與褲尾,真是重新擁抱土地的好時機,清新得宜。

攝影師是個很有想法主見的人,
對於攝影,我讓他自由發揮,
反而我現在擔心自己的拍攝是否堪用於剪接後製?!

立刻讓我想到當時敏綺嫌棄Johno的「失焦技法」,
發現我要努力的事情還真不少!

看到James很努力的工作,灑農藥,
屬路跟著後面拉管線,從小就跟著爸爸一起在果園工作,
感情好到不行,連睡覺也要一起,James與屬路的對話,如此幽默有趣,
真的好喜歡這家的故事,
只是又開始擔心自己要拍時,會邊拍邊抖...怕笑場啊!
我要克制了!不能再亂來了!

拍完沒多久,留下攝影師在教會外面取景,進行他的個人拍攝計畫,
我則是爬上萬年階梯,到教會聆聽半小時,
之後就帶著攝影師,也找了小喜一起去哲浩餐廳吃飯,
時間就這樣快結束,
老媽就很好心的載我們下山,well,下次再會了!

接著等到機器入手,就靠自己了!加油!









2012年4月28日

低調紀錄 Day 1

案子通過以後,其實沒有太大情緒起伏,
腦海湧現的卻是對自我的要求,
還有樽節預算,以及延遲兩個月拍攝的等等壓力,

當然,想盡辦法解決才是正確的做法,
有時候我真希望自己沒那麼柔軟,或是太過感性,
而是像敏綺一樣的務實,絕不退讓的自信。

well, 這次找了一個新的合作拍檔,
希望去年的慘事別再重演,我不想再次崩潰啊~

本來這次想搶拍Mahin,間拔,
但Yaki說要到五月才要開始間拔工作,
所以跟攝影師到了Yaki家,剛好跟寶惠一起工作,
開墾新土地要準備種高麗菜等等植物,自足自給,
雖然攝影師知道我並不喜歡坐著訪問,
但他為了畫面品質而提醒,
這是好事,但我也在思考,到底我要的紀錄片風格是什麼樣子?

我想這是我自己要做的功課,
很多故事層次與架構都需要好好的去思考與設計創作。

下午James喝了點小酒,經過他們家外頭,一群人正在殺豬,
似乎有人訂婚,所以James接待客人,難免酒過三巡,
看看明天早上是否能拍到他跟屬路的工作畫面了!

希望一切順利,就ㄧ直紀錄下去,很期待片子最後會變成什麼樣?

好像回到原點,司馬庫斯的起點似地,那份興奮與期待,
將投入我大半的心思與熱情,沒有任何人可以再阻擋我了!
感謝主的預備...

2012年3月3日

小泰雅的願望




有個小驚喜,目前只分享給五個手指頭以內的好友瞭解內情,

我不是好大喜功的那種人,雖然曾經也因沒有安全感與討好別人,

而變得自我膨脹,很荒謬,我知道。

但人總會變,我也回到原本的樣子,過去那一個沒有自信,但又很天真的孩子,

所以這個小小驚喜,不用太過宣楊,不必藉此表現自己的實力,

說實在,我也沒想過自己有多少實力,好好把一件事情做好,可能是我比較關心的。


去年回家拍短紀錄片「尋找德拉奇」,丟了民族誌和紀錄觀點,都沒有入選,

it's ok. I don't mind.

今年又丟了台中一個小小小影展 - 小路映畫的「島國之聲」

沒想到竟然入圍,大概只有開心幾分鐘後,就趨於淡然,

但經過一些波折,能有這樣的好事,也是一種祝福。

感謝主,eventually.

小小的肯定,給了我繼續堅持的動力,

回鄉依舊是今年此刻最終目標,

心中充滿感激,想到以前的工作經驗,

很慶幸我沒有成為我不想變成的那種人。

anyway, 謝謝可愛的Yaki們,長老們,友情贊助的雲老師, Karo, 懷哲, 小郭, 台藝大的宣, Fali, 部落的人~

誠品Promo說:透過文字的海,我們得以相連。

我說:透過文字的海,影像的天際,我們得以相連。


小路映畫的片子介紹~

「尋找德拉奇」

2011年7月21日

Low Key is fine, but Dreams never compromise

竟然快在結束案子前犯了錯誤,連我自己都不能原諒自己,

還好最後所有版本的帶子都順利做出來,
有時候想想我這種"老神在在"的個性,是傻得有福氣,還是被詛咒的神經大條?

最後還是有祝福在其中,真的是感謝主。

都做了快兩年,應該更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怎麼還是迷糊的、一成不變的思考?

懊悔自己的粗心大意,但還是很自負地自我解釋著...至少事情都有完成

倘若我下次沒那麼幸運呢?
不能總是遊走在地表與懸崖,有事沒事就出來把所有人給嚇死,苦惱啊,困在這胡同


令人洩氣卻是長官的那番話,我認錯,我不語,我聆聽,我承受,
但過了這麼多低調的日子,我從不認為自己眼高手低,

事實是,我並不擁有自信,從小到大依舊如此...
一直被外在因素不被認同、搖著頭對我說這樣不對、那樣不對,

堂姊表妹每個都是典型的泰雅美女、討人喜愛,
而我男人婆一個、眼睛小,孤僻少話、愛幻想、自言自語,像個沒人要,
我從來不是spotlight,甚至連陪襯都上不了檯面,

曾經也筋疲力盡的去做別人想要的樣子,也許這是每個人社會化的必經路程,
但為什麼一定要社會化才是正確的?

為什麼不能按照良心走,而不是為"正確"而"正確"?

為什麼不能原始一點?

為什麼不一樣想法、不一樣做事的人就要被"重新塑造"、"矯正"、"輔導"等等等

不正常的限制,像制服一樣愈看愈厭惡,don't you think?

社會化之後這樣稱為"正常"

我恨正常

不要被框住,只能靠自己殺出一條血路,渴望在殘喘間有口鮮氧能一飲而盡,

不是眼高手低,追著夢想往前跑,僅僅而已,

也請不要將我比較,我承認我工作須再努力,
我沒有任何怨懟,只是孩童記憶已經影響到我的人格發展,

我要做自己

且仍會盡量忽略你對我的NO,everything is wrong, but not me.


我的眼中仍有光芒...

我只想面對自己的作品與夢想時,更理直氣壯,

請不要輕易否定這一切

2011年4月5日

清明時節雨紛飛

紀錄片的剪接工作總算是一個階段性的結束,
緊接的要紀錄片的調光、混音、配樂、輸出等工作,
當然最重要的是五月展開的網宣活動,
一直想要好好把"尋找德拉奇"做好,但似乎時間上不容許自己閒下來,
兩部都是紀錄片,但規模與屬性卻是完全不同,
都是很好的學習,特別從老人家身上獲得最多!

其實心裡還是有點急躁,總是希望每件事都完美、合乎自己理想中那樣的水準,
但還是會碰到意外,不過我很幸運了,至少還能克服技術上問題,
這下我可鬆口氣,還好去年一整年的HD訓練派上用場!
感謝主!

只是心中牽掛的Qalang與家人遇上了意外。
過去幾年原本承租給平地人管理的果園,今年Yutas、Yaki自己接手來種植,
七十多歲的老人家,喜歡勞動不喜歡懶惰,身體又不是很好,那天在果園一個不小心,
老人家就從山坡跌了下去,左側身斷了十一根肋骨,
無法想像一度在加護病房外等待的Yaki的心情是如何地七上八下,
曾發生兩次意外的Yutas,這一次再度受到天父的眷顧,
好在長輩們堅定不移的信仰與親友代禱的力量,讓爺爺不至於傷重。
只能感恩又感謝主的憐憫。

過去幾年清明節幾乎很少回去,
也許以前的我是工作繁忙,也許是...沒那個心,

今年把握四天連假,除了到羅東看老人家病情,
也帶朋友心寧到山上走走。
白櫻花謝了,部落周圍到處開滿了梨花,
看得紐西蘭鄉巴佬走到哪都拍個不停,
我則是有點不耐煩又有點焦躁不安...

紀錄片即將在六月上檔的壓力,還有未完成的尋找德拉奇,
即使回到山上,腦袋仍在運轉。

雖然心煩氣躁,但清明時節卻看到好幾十年不見的老同學,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還是覺得很驚奇,原來我們都長那麼大了,如今看到彼此,此刻只覺得熟悉又陌生。

"回家吧!回家吧!"
去年底,一直有一個聲音在我耳朵旁,這樣輕聲跟我說話,
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幻聽還是想家想瘋了,
即使心中嚮往,但人總要實際些,難不成真的回家邊管果園邊拍紀錄片嗎?

這陣子很多人問我,結束紀錄片後,要不要回TITV?
我搖搖頭,簡短地說:外面的人很多,外面的世界很大。
不是為了要挑戰自我,而是我相信做原住民影像工作,應不限制於只在原民台而已。
如果能在自己部落從事自己的專長與興趣,又能幫助族人就業,
這該有多好?
不是說所有部落應該複製司馬庫斯的的成功,這幾年回家,
我真心的希望環山能找到屬於我們的觀光發展、一條適合我們共同努力的出路。
加油加油!祈禱上帝的祝福,以及所有原住民部落。

紀錄片與尋找德拉奇,也能帶給許多人正面的影響,加油!

2011年3月6日

尋找德拉琪

這學期是念大學的最後一個學期,
每個禮拜從內湖到板橋,來來回回兩小時,兩年就這樣快過完了!
班上同學雖一半以上都在業界各有千秋,有些同學的表現甚至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有時想想我還挺不認真,有時也會"自動空堂",遇到分組拍攝作品,並沒有特別提供意見,
那就隨波逐流,配合組員需求。

但心中一直想回部落拍攝紀錄片想法則是醞釀了許多時日。
天時地利人和,我找到適合的攝影指導、片頭剪接、以及本片剪接指導,製作本片的幕後工作人員今天算是到齊!
一切都要感謝上帝的祝福。

這部紀錄短片叫"尋找德拉琪",德拉琪不是時尚名牌,也不是某位女孩的名字,它是泰雅族"小米"的泰雅語中文發音-Trakis。

拍攝本片才知道原來部落已經51年沒有種祖先留下的傳統食物,取而代之的卻是必須以化學農藥栽種的水梨、水蜜桃等高經濟蔬果。

這禮拜五我與卡洛驅車前往一千六百公尺海拔的環山,原本擔心天氣不好,沒有充足的光影影響了畫面豐富的呈現,不過好在兩天拍攝,部落依舊空曠美麗、天空仍是一片湛藍,雖然拍攝過程也遇到不可預期的變數,不過面對變數,也幸好也能積極採取一些措施,原本我所設定的主角之一-林長老,要參與隔天播種拍攝,要帶領大家禱告與教導T'muv(播種祭),但因為正值農忙時期,果園必須灑農藥因而缺席。

於是當下我決定讓Yaki 阿嬤Yaban來作為播種祭的主角,在這位可愛的Yaki很感性的教導之下,孩子們似乎對於這堂"文化課程"感到非常有趣並收穫滿滿。卡洛也說女性角色反而更讓播種祭在畫面呈現上更加溫馨,我則回應說雖然過去通常都是男性來主導祭典,但女性主角也象徵著"大地之母",更能傳達本片泰雅族祖先與土地間微妙的的依存關係。這邊也很謝謝平等國小的六年級學生與何老師,阿龍老師面對鏡頭非常自然,下次還要繼續到班上補拍一些畫面,當然還有元梅、幫我們開車的老師(忘了名字!)的配合拍攝,另外要不是有校長的擴大辦理,沒孩子的參與,本片難以呈現泰雅文化傳承的精神哪~~~

片子還在製作期,不論是司馬庫斯紀錄片還是畢業製作,祈禱同樣順利、傳達良善人性與文化的意念,不為什麼目的,希望感染、影響很多人。

2010年8月9日

聊聊我現在做的




兩個禮拜前,去了紀錄片工會舉辦的座談會,本來以為除了外掛勞健保外,只要是身為會員的一天,大概都不會去參加工會所辦的活動,但這一次卻成了例外,原因就是座談會內容就是我現在所做的事情。

以拍攝機器為主題的座談會,行業外的人大多不會感興趣,但從數位化的攝影工作改變到節目製作,已成未來趨勢,只是尚未普遍。

Sony EX3 & Canon 5D Mark II,這兩種機型從2008年開始就在業界掀起一股數位化革命,雖然機器的使用不是我的專業,但這股數位潮流對於媒體業運作,已經造成很大的影響,其中Canon 5D已經成為廣告界的拍攝新寵兒,為什麼? 因為這台機器可以拍出很淺的景深,創造出有如電影FILM的質感,That’s Why they Love IT,重點是大家都很難想像它竟然是以一台【單眼相機】就可以拍出讓人為之驚艷的效果。

另外Sony EX3或EX1,其中EX1在我執行的紀錄片當中也實際被使用過。重點是這些攝影機,跳出舊時代使用的”線性思考”,以前拍片都是用TAPE,去一趟國外或是長期拍攝,就不知道要帶著幾公斤的帶子出門。

但數位化之後,這些負擔已經被解決,問題則是存檔備份的風險。

雖然各種機型有不同的轉檔格式,過程有些會比較複雜,但本質都很簡單。
有拍片的人就會知道,就像數位相機,我們使用的是”記憶卡”,但數位相機換成了”數位攝影機”,不僅畫數可提升至HD(高解析)的畫質,並且使用的記憶體就變成了記憶卡,像國際牌的就會稱為”P2 Card”,其他品牌則各自有其名稱。
我參與的紀錄片就是Panasonic HD 3000的機器,好玩的是以前當記者哪會懂什麼機器啊!都是丟給攝影來處理,但現在卻必須要懂得機器使用跟原理,才能了解後續存檔及轉檔的工作,我回想當初剛報到時,光是搞轉檔,把拍回來的影片轉成電腦可以讀寫的檔案,就花了一個月,所以這算是一個突破性的節目製作。

因為不普遍,所以能夠交流的大多也都在摸索,我算是參與了這樣一個革命性的過程,當然也有缺點,就是隨時都要做備份,要不然搞不清楚刪除了檔案,辛辛苦苦所拍攝的影片也就石沉大海,從來沒發生過,這對媒體業來說,同等於世界末日!

Anyway,今天就是突然有那個Feel,聊聊數位化的影音製作,談談一些些關連到我現在正在做的工作,不容易啊!需要很細心跟耐心,後來自己發現學習是件快樂的事,以前很怕碰機器,一碰到機器就頭痛,現在必須要逼著自己去學習,想想這樣也不錯,希望下個階段可以學剪接,我要求的並不多,只要簡單夠用就OK啦!

數位化的未來,電視也會升級,從前的方塊電視,變成平版電視提供更高階的畫質影音享受,及方便性的網絡連結。這是可期待的,但大多數的人還需要很多時間去適應,也許科技發展到一個極致,最後也許還是會回歸原點。

5D2的魅力,業界都愛用!來看看唄~~


【短片】Tokyo Japan


【短片】聽大埔阿公阿婆的話

2010年3月19日

雞不能殺第二次

工作正式開始了,

心態從新歸零,學習新東西,舉凡從沒用過的蘋果電腦還有Hollywood電影剪接都會使用的final cut pro,
當然還有導演紀錄片正式拍攝的側拍,很多事情都得學習,但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大挑戰,技術面的東西在業界來說,怎樣都有解決的方式跟公式,屢試不爽。

但人跟人的相處,以及職場倫理的拿捏與EQ,可不是出社會兩三年就能有所參透的工夫。

三月初,五天出差,司馬庫斯出乎我意料的驚喜,雖然過去當記者也爬上馬里光傳統領域最原始的部落,
但從沒像這次待的時間長,跟族人的距離也越來越近,對這部落的了解也越深刻。

第一天,Lmuhuw Sma'tu,約十分鐘車程進入半山腰,一整片都是小米田,從來沒有看過有部落用傳統的燒墾方式整理小米田,三月初的那天,太陽如日中天,原來三月是過去Tayal祖先舉行小米播種祭的時節。
我試著回憶小時候在部落時,還有機會吃到老人家用木樁打出來的小米糕,hekin,好吃的不得了,yaki Upax在部落教室以族語教導司庫的孩子時,特別提到,若是不種小米,沒有小米燒墾跟祭典,泰雅文化難以傳承。

讓我驚喜的還有部落教室,在山下聽到號稱"族語教學"的課程,鮮少是真正的以全族語形式教授,在這裡我親眼看到國小二到五年級的孩子們族語程度之高,口說熟稔的泰雅族語跟yaki Upax對話、甚至問話,孩子們說族語自然且不扭捏,完全沒有參雜任何一句中文,這才是真正的全族語環境,除了羨慕這群孩子的幸運,也感嘆自己的族語能力還不如八歲的孩童!
雖然我不敢講其他族群,但就泰雅部落來說,這個地方是最有本錢實踐共有共享共作的烏托邦社會,但為此部落帶動的不僅僅是神木觀光的熱潮,還是民族教育的成功。


我要開始紀錄我正在紀錄的所見所聞,
雖然真的很久沒有給它充實一下部落格,
但最近有點焦慮甚至有點緊張,
一段時間文字沒有活絡,總是會僵化,
怕自己再也寫不出東西來了!
莎韻還是莎韻
但僵化了,好像也不太是我自己!
希望別這樣才好。


為什麼"雞不能殺第二次"?
因為紀錄真實,所以小米播種祭要殺雞取血的鏡頭,只能一次OK,不能喊卡重來的!
雞不能殺第二次,這是拉互依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