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夜all by myself,於是我徒步走到哈啦電影院選了這部電影來看。
還沒看電影前,我心中並沒有太多設限,反正我就是來看妮可基嫚跟休傑克曼這兩名超有魅力的好萊烏巨星的演出,好好在這難得的節日放輕鬆一下。
《澳大利亞》劇情實際上描述澳洲原住民生活有很大的關係,導演以"被失竊的一代"The Stolen Children以及日本帝國攻打美國珍珠港事件為故事背景。
特別是當電影裡提及白人殖民澳洲原住民的政策,尤以"被失竊的一代"將黑白混血的原住民孩童,稱為"Creamy"牛奶巧克力,都會被送往所謂的任務島(Mission Island)進行殖民改造等同化政策。
畢竟是電影,時代所呈現當時英國白人實施對澳洲原住民的不公平待遇及種族歧視之政策,導演都很巧妙地點到為止,透過電影,呈現當時的白人禁止原住民踏進酒吧等互動就足以讓看電影的觀眾感覺澳洲原住民就跟塵埃一樣什麼也不是。
我一直在等導演是如何詮釋澳洲原住民在這個殖民時代所扮演的角色,很訝異地,導演巴茲魯曼在電影裡並無出現對於澳洲原住民不敬的言詞,反而突顯白人殖民者的兇殘作法,是如何污名化澳洲原住民。
也或許是妮可基嫚與休傑克曼這兩名巨星的演出,和緩了這備受爭議的歷史傷痕。
但也或許正是因為巨星的光環,使得澳洲原住民孩童被同化的議題失焦,雖然《澳大利亞》把"被失竊的一代"議題丟出來,導演卻如同蜻蜓點水一樣帶過,但想想這畢竟是電影不是紀錄片,也就沒有太苛刻導演並沒有更深入去探討白人殖民澳洲原住民的歷史脈絡。
但不可否認地,在導演巴茲魯曼所詮釋下的《澳大利亞》,除了呈現令人嚮往的野性澳州,還有妮可基嫚與休傑克曼之間的愛慕情懷、殖民者與主人澳洲原住民彼此的緊張關係,更是難得地闡述人性的慈愛與表達原住民對萬物與土地的熱愛與生命史。
這點讓我看得很斯湖~
另外我必須不得不稱讚妮可基嫚的演技真的很棒!不僅講了一口得體的英國腔,還從英國貴婦人的傲氣逐漸轉換成透露一絲母性光輝的勇敢拓荒者。反而我最愛的休傑克曼除了硬梆梆的澳洲腔外就稍嫌有點遜色。
事實上除了妮可跟休傑克曼,電影的核心還包括一名可愛的澳洲原住民混血男孩"努拉",努拉一開始並不怎麼起眼,但他與生俱來的旺盛生命能量讓我越來越愛努拉!演得入木三分,但又不失原住民孩子應有的天真率性。
已經很少有電影能讓我出了戲院,臉上還掛著淚水,電影總共兩個小時多,算是很長的時間,但《澳大利亞》猶如一瓶陳年老酒,越飲越順暢、越令人愉悅。
講到最令我深刻的對白與場景,就是當"遠方之丘"的女主人妮可收養努拉之後,就一直呵護保護他,使努拉免於白人殖民者被帶到"任務島"進行殘忍的同化政策,這同等於逼迫原住民孩子將他們內在的族群文化,連根拔起一樣殘暴。於是努拉的爺爺是部落的祭司(電影翻成"巫師"事實上還是帶有歧視的字眼),他要帶努拉回到大地,重回原生傳統的生活,但妮可還是以白人自以為的想法認為努拉年紀還太小不能在野地裡生存,拒絕讓努拉跟他爺爺離開"遠方之丘",但休傑克曼對她講了一句非常關鍵的對白。
他說:"妳不能讓努拉一輩子留在這裡,他必須要經過這番洗禮,若是他沒有經過這番洗禮,他就沒有歸屬,也不會有故事,更沒有夢想"。
多麼令人震撼且動容的一句話!
當局者迷,你不是原住民,也永遠不會是原住民,這也反映了世界原住民族都有著相同命運,殖民者自恃甚高的態度,讓他們在原住民族面前顯得無知也不懂得尊重與接納不同文化的族群。
妮可基曼飾演的"遠方之丘"女主人以為收養努拉就可以完全解決努拉被抓到任務島的命運,但若是不放他自由,回到遠野,跟著爺爺學習傳統祭儀,他怎麼能成為一名真正勇敢的原住民呢?
最後結局如何,我還是別繼續講好了!免得壞了大家看電影的興致!
但好幾幕都讓我動容,已經很久沒有看到讓我也感同身受的影片,《澳大利亞》也不能說是好看不好看,而是電影背後所探討的議題與傳達的意念,確實使我產生共鳴,只是可惜的是電影的宣傳都圍繞著兩大巨星的戀情,而模糊了這部電影想要傳達"被失竊的一代"的澳洲原住民議題,畢竟電影裡面很多情節都與"被失竊的一代"的白人殖民澳洲的歷史有關。
電影那句話還是在我心中迴盪,一直也忘不掉休傑克曼對妮可基嫚說的那句話:"他必須要經過這番洗禮,若是他沒有經過這番洗禮,他就沒有歸屬,也不會有故事,更沒有夢想"。
這句話對我的重要性猶如找回自己一樣重要,若是沒有部落的生命體驗與對自己族群認同,我會是誰?我又怎麼從巨大洪流裡迷失後,再度找回自己的路?我想這對很多原住民族人同樣也有很深的體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